三、为何总有人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上栽跟头?
大宏通过梳理2015年以来我市通报的5个相关违纪问题,发现大操大办的势头虽有被遏制,但仍有一些党员干部铤而走险,踩了红线,这是基于怎样的心理?
1、心有不甘,捞回本钱。礼尚往来是我们的传统文化,一些领导干部送人情日积月累送出去不少钱,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,大操大办的现象减少,可自己送出去的钱却尚未回本,希望通过办宴席来挽回损失。
2、贪念作怪,借机敛财。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认识的管理服务对象不少,其中很多都是些经商的老板,自己觉得平时也没少为他们办事,宴请上收点礼金红包是应该的。值得注意的是,我市这5个违纪问题中均出现了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礼金的共性问题。
3、自作聪明,试图掩盖。为了避免宴席的规模超过规定的桌数,有的党员干部挖空心思,分批次、分时段、分地点进行多次宴请,“化整为零”分散办,以为这样就能逃过群众的眼睛和监督检查。
4、从众心理,追求排场。受风俗习惯的裹挟,有些党员干部觉得大家都在办,甚至办得非常气派,自己作为领导干部有一定的社会地位,不能失了面子。习惯了有人围着转、公车出动接送、下属帮忙张罗,因此也就见怪不怪。
四、怎样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才能做到不踩纪律“红线”?
1、坚持原则,严格遵守重大事项报告制度。人情往来不可避免,诚然,党员干部也是人,也要食人间烟火,只是自己特殊的公职身份使得宴请容易被异化为权钱交易、借机敛财的手段,因而不可违规操办。把握好操办宴席的度,就必须坚持原则,根据规定及时报备,做到言行一致。
2、有礼有节,抵制奢靡攀比之风。歪风隐藏在推杯换盏间,人情往来有时是腐败的开端。党员干部一定要严格控制宴请人员范围,筑牢纪律高墙,不铺张浪费,不动用公车公物,自觉做廉洁自律的表率。
3、树立表率,以身作则培育良好家风。好的家风是无声的教诲,铺就人生底色,能使代代受益。同时,有助于党员干部织密防线,防止“围猎者”从身边人下手,利用亲情圈、朋友圈使党员干部情不自禁沦陷。
【结语】严禁党员干部大办婚丧喜庆事宜,并不是禁止传统民俗。只要注意党员,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形象,注意可能在群众中造成的不良影响,搞简朴、正常的婚丧喜庆事宜,一样体现传统民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