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读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“徙木立信”感悟
据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记载,商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,担心百姓不信任,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,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十镒黄金。一开始,无人敢去,商鞅就又宣布说:“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五十镒黄金。”有一个人搬了,立即获赏五十镒黄金,百姓始信。当下,加强作风建设、树塑勤廉形象,关键也是要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,让群众对全党感到信任,让群众看到风清气正的希望。习总书记2014年3月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,谈到作风建设时,提到了“徙木立信”的典故,“徙木立信”的意义正在于此。
纵观古今,腐败现象屡见不鲜,尤其是1970年晚期经济体制改革以来,中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,腐败滋生也越来越普遍,这让一些公务人员成为市场主导,人民赋予他们的职权转为其中饱私囊的工具。不少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玩忽职守、有令不行、有禁不止,崇尚享乐主义和金钱至上,思想麻木,尽管举国上下都在高呼“反腐倡廉”的口号,但只要自己的切身利益不受侵犯,百姓已然默认,这几乎成为了一种畸形文化,甚至他们自己也在寻求途径,千方百计地获得各种有利资源。腐败问题具有千百年的历史,倘若任其发展,不坚决制止,其危害不言而喻。遏制腐败滋生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,我们必须坚持和践行群众路线,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,万众一心,共同削弱公共权力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干预作用,切断公共权力与市场红利之间的链条,让“寻租”成为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。
作为一名基层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税务干部,站在这样的高度,首先应该从思想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和权力观、地位观、利益观,扎紧防腐防拒变的铁篱笆。身体的免疫力不强会生病,而思想上的免疫力不强就会放松警惕,好像温水中的青蛙,不知不觉坠入无法自拔的深渊。必须加强对科学理论的学习,防止拜金主义、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。经常进行自我剖析,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自重以树好形象,自省以保持纯洁,自警以防止思想滑坡,自励以追求思想升华,时时处处都不忘自己的身份,不忘个人形象,做到高标准严要求。
在纪检监察岗位前后工作十余年,我懂得了什么叫恪尽职守,什么叫无私奉献,什么叫锐意进取,深刻认识到“人民公仆”的实质内涵所在。作为纪检监察干部的我,更要以身作则,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,这既是决心和态度的宣示,也是树立标杆的体现。正人先正已,纪检干部,只要都能严格拒腐、防腐,严格按照中央的八项规定去落实,生活和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从小处抓起,从点滴做起,起好标杆作用,那么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必然能够取得重大突破,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洁形象将会得到极大提升,长此以往,党风正政风必将有一个大的好转,从而为改革发展创造更好的政治环境与领导环境,也必能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培育出更加牢不可破的正能量,获得群众的掌声。
明朝陈继儒在《小窗幽记·集醒》中说:“轻财足以聚人,律己足以服人,量宽足以得人,身先足以率人”。这些自我期许和要求,直接关系到国家干部的公信力,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。对待权力要常怀敬畏之心、对待名利要常怀平常之心、对待监督要常怀坦荡之心,既有表态、更做表率,才能无愧于“人民公仆”的光荣称号,才能在反腐败、转变作风时无私无畏、动真碰硬,拍“苍蝇”也敢打“老虎”,捞“浮起的”也敢动“沉底的”,才能借“徙木立信”塑造公务人员的“勤廉形象”。
靖江市国税局 陈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