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微腐败”,顾名思义,是情节不十分严重的腐败现象。其特点是:小,乱用公权的行为较小,小到一包烟、一盒茶、一顿饭、一个招呼。近,多发生在基层,发生在群众身边,群众有切实感受。“微腐败”是社会中常见的腐败,离基层最近、离群众最近,利用职权或侵吞挪用、或克扣强占、或优亲厚友、或吃拿卡要,可谓是“微”在基层、“危”在民心。
基层干部贪污腐败,群众看在眼里、记在心里。当前,要提升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,必须谨“小”慎“微”反腐败,从“小”处着眼,从“微”处着手,规范“微权利”、严惩“微腐败”。
找准“微切口”。要部署加快推进“互联网+监督”,建成集公开、监督、问责、分析和决策于一体,基本具备民生资金项目、乡镇党务政务、村级财务事务网上公开等多项功能的民生监督平台,全面排查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线索,深挖有价值、含金量高的问题,找准“切入点”,让腐败无处遁形。
规范“微权力”。要重点关注基层,紧盯重点领域、重点人群。从诸多微腐败案例看,大多数涉案人员纪律规矩意识淡薄,并非不懂法。要强化宣传引导,狠抓纪律规矩教育,推进基层干部作风建设,让基层干部尤其是村镇干部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,防止权力跳出制度的笼子。
严惩“微腐败”。“微腐败”每增加一例,群众的利益就会损失一分,其怨恨就会增加几分,获得感就会减少多分。民之所呼,执纪所向;民之所怨,执纪所重。为杜绝“微腐败”,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盯暴露出来的风险点,建章立制,抓常抓长,努力寻回基层群众的获得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