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一部综艺节目《演员的诞生》播出后,凭借超高的话题热度火了,既然是综艺节目,自然不乏炒作,但不得不说,里面几位导师就演员演技和素养方面的一些评价还是中肯到位的,比如章子怡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——演员是要有信仰的。虽说这是演员基本的素养,是演员应该做的,但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,因而有了抠图剧,有了“数字小姐”,有了各种各样的替身……在镁光灯下他们亮丽无比,却只会皱眉瞪眼演绎喜怒哀乐。反而是那些多年只是默默在一个剧场里研磨演技的人,真正把演员当做了一份事业,他们才是真正的演员。因为有着信念,所以值得被尊重。
从《演员的诞生》到《警钟》,一档综艺节目,一个警示教育片,完全不同的类型,但我看到其中在职业方面一个共同的问题——信念。腐败变质,既有外因,也有内因,而最根本的还是内因。演员应该要有演员的信念,警察也应该有警察的信念,有了这份信念,于是我们有了责任感,才不会把这个身份当作一个赚钱的工具。
美国法学家伯尔曼在《宗教与法律》一书中写道:“法律必须被信仰,否则它将形同虚设”。对法律的信仰,是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,而这种信仰能否形成,则取决于法律是否真正被认真对待。要让每一个公民都守法,执法者首先要做信法、守法的带头人。而《警钟》里出现的他们,则对法律缺少信念。他们手中的一切权力是法律赋予的,但他们却将这些权力当做换取自身利益的筹码。分明符合行政审批的手续,他们却故意拖延不办,对法律置若罔闻,将自己的标准定为法律准则,只为满足对金钱的贪婪之心。法律能赋予你权力,同样能对你进行制裁,于是当他们野心越来越大时,法网也悄然落下。
还有那么一部分人对职业缺少信念,也就是说没有职业认同感。职业认同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,指个体对于从事职业的目标、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,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。社会对警察的期望是什么?办证群众希望窗口的警察在工作时不要敷衍,不要让群众多跑路;受害人希望警察能惩恶扬善,帮他们挽回损失;行政相对人希望警察在行政执法时能做到执法公正……这样的要求高吗?身穿警服,不就应该做到这个职业应该做的事吗?
之前网上流传着一个词——“油腻的中年男子”,后来相继出现“油腻的中年人”、“油腻的90后”。我觉得“油腻”从不限于肥胖、手串、保温杯等等,那些外在的不是标准,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内心。然而很多人融入到社会后,接触的人情世故越来越多,心态变得不再纯净,慢慢学会了伪装,学会了装腔作势,学会了世故,逢人便问工资多少,年薪多少万,平时出入什么豪华场所,出国玩了哪些地方……你最近读了什么书?有没有保持运动?有没有一次和家人的远行?是否还在给自己的大脑充电?明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一种善良的成熟,身处花花世界但还抱有诗和远方才是纯真,而《警钟》里的人对自己同样缺乏信念,只会随波逐流,迷失方向。
因为坚守对法律的信念,所以秉公执法、清正廉明;因为坚守对职业的信念,所以爱岗敬业、甘于奉献,因为坚守对自我的信念,所以坚韧不拔、积极向上。